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韦庆旺
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国家民委民族语言文化心理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民族心理与教育重点研究基地
个人简介:

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和管理心理学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文化心理学专委会委员兼秘书。研究方向为社会与文化心理学,包括权利与社会阶层、中庸心理、文化认同与文化变迁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BSH141、14CSH038)、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2013)等多项课题。合著《文化与社会心理学》,担任《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七辑、第八辑(中庸心理研究)特约主编,在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心理学报》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数十篇论文,且多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26辑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主办 ; 谭旭运 韦庆旺 特邀主编 ; 杨宜音 主编 出版时间: 2024年11月
    社会变迁心理研究既关注社会与文化心理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又注重考察人们对这种变化的态度与行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转型,中国社会心理学界关于社会变迁心理的研究极大地拓展了传统社会心理学的学科边界,并且具有潜在优势。揭示社会变迁与变迁认知两个方面的规律及两者如何相互建构,正是当前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兼具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重要议题。本辑《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以“社会变迁与变迁认知”为主题,所刊论文不仅描述和分析了青年价值观、父母教养价值观、民众国家认同、民众社会公平感等不同群体的社会文化心理在较大时间跨度下的变化,而且考察了中国人如何认知和应对社会变迁,发现了影响变迁认知的若干因素。
  • 群体本质主义与群际刻板印象:自然类别和群体实体性如何预测热情和能力?
    出版时间: 2020年02月
    以往研究发现群体本质主义增强群际刻板印象,并对群际关系具有负面作用。但这些研究多采用单一维度界定群体本质主义。本研究从群体本质主义包含自然类别和群体实体性的两维度视角出发,结合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用两个研究考察群体本质主义与群际刻板印象的关系。研究1发现群体的自然类别和群体实体性对热情均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研究2发现对于不同的群体,个体对其自然类别和群体实体性的知觉与对其能力和热情的知觉之间的关系也不同。最后,就群体本质主义的两维结构、刻板印象内容模型所定义的群体刻板印象,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 多元文化经验增强外文化排斥反应?——开放性和本文化认同的作用
    出版时间: 2017年06月
    多元文化经验是一把双刃剑,以往研究发现它可以提升创造性,但本研究认为它也会增强外文化排斥反应。91名具有不同多元文化经验的中国大学生对麦当劳在长城开分店的中美文化混搭情境进行了评价。对于多元文化经验较少(从来未出国和留美时间4~6个月)的被试,开放性高低对他们评价麦当劳的态度没有影响;对于多元文化经验较多(留美时间2年以上)的被试,那些开放性较高的人比开放性较低的人对麦当劳有更负面的评价(外文化排斥);多元文化经验和开放性的这一交互作用只存在于对中国文化有较高认同的被试身上。进一步的深度访谈和质性分析表明,具有丰富多元文化经验的人所产生的外文化排斥反应与对文化信息的深加工有关。这些研究结果对“认知深加工产生整合反应,认知浅加工产生排斥反应”的观点做出了重要补充。
  • 经济发展与文化传统的角力:社会变迁心理学研究中被忽视的理论命题(代卷首语)
    出版时间: 2024年11月
    社会变迁是近年来社会心理学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然而,尽管研究者对社会变迁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并进行了诸多梳理和总结,但仍缺乏对社会变迁及其机制进行深入阐述的整合理论分析。本文将社会变迁与变迁认知置于统一的分析框架下,结合新的社会实践与学科发展背景,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了社会变迁的研究类型和影响因素,讨论了现代化理论及其文化视角观点在解释社会变迁模式与变迁适应方面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提出“经济发展与文化传统对社会变迁的复合作用”理论视角,并以社会阶层的研究为例展现了该视角所蕴含的命题与观点。
  • 社会阶层与社会变迁认知:基于能力和热情维度的考察
    出版时间: 2024年11月
    不同于社会心理变迁研究关注人们的心理如何随着社会变迁而发生的实际改变,社会变迁认知研究考察人们主观上如何看待社会变迁的规律。本研究基于社会变迁的常人理论,探讨个体的社会阶层对其社会变迁认知的影响。研究1采用问卷法,让602名被试对100年前、30年前、20年后的中国社会在能力和热情两个维度上与现在社会进行比较和评估,并报告自己的主观社会阶层,发现高阶层更认为中国社会在能力得分上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高,低阶层更认为中国社会在热情得分上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低。研究2采用实验法,让225名被试对想象的社会变迁进行评估,得到了与研究1一样的结果。本文结合社会变迁与社会阶层理论,讨论了研究的理论意义以及对于解释中国社会变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