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媒介动员、钉子户与抗争政治——宜黄事件再分析

作者:
吕德文
出版日期:
2017年7月
报告页数:
36页
报告字数:
36766字
所属图书:
华中村治研究(2017年第1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宜黄事件具有某种标志性意义,它颠覆了当代中国抗争政治的刻板印象,创造了一个新的抗争政治类型。宜黄事件本来是一个普通的钉子户抗争事件,在进入媒体视野之前,它只是底层政治的一部分,当事人采用基本上属于“弱者的武器”的方式,并且是地方的、特殊的和双轨的,显著性和协同性都不高。由于媒介动员将政策的内在张力呈现于公众视野,钉子户利用这一政治机遇,不断创新了抗争表演,从而使宜黄事件发生了规模转变和极端化,最终使事件发展成为一场要求保护弱势群体利益,发动制度变革的专业化社会运动的一部分,宜黄事件也就具有了普适性、模式化和自主性的特征。宜黄事件的遣散是因为钉子户和媒体的目标出现了分歧,而并非明确的适度制度化所致,这是当代中国国家建设中“反体制”的体制重建的一部分。

关键词:

房屋拆迁媒体宣传诉求博弈

作者简介:

吕德文:吕德文,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专注基层治理,近年主要研究城市街头治理。已出版《找回群众:重塑基层治理》《乡村社会的治理》《涧村的圈子:一个客家村庄的村治模式》三部著作。

文章目录
宜黄事件的经纬及其引发的思考
  • (一)宜黄事件的经纬
  • (二)宜黄事件所引发的思考
钟家的诉求与当地政府的应对之策
  • (一)钟家9月10日之前的抗争行为
  • (二)围绕诉求的种种博弈
  • (三)宜黄事件前期的启示 诉求表达链与内在机制
·媒体如何拷问真相
宜黄事件是怎么升级的
  • (一)钟家的反应
  • (二)媒体的反应
·宜黄县政府的困境
·宜黄事件结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