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改革和发展的“中国经验”
作者:
李培林
出版日期:
2020年11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字数:
7895字
所属图书: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巨变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11.244-256
李培林
摘要:
本文对“中国经验”进行了分析,从中国发展实际讨论了关于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假说。中国在几十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形成了不同于世界现代化历史上其他发展模式的“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一种在经济上没有其他退路、又没有明确发展参照系的情况下进行的探索,“渐进式改革”是一些学者对中国改革“特色”的最典型概括。但本文提出,改革实践不是遵循既定的理性模式。现实生活不断“创新”,政策界定又能不断通过“灵活地选优”使现实的“创造”制度化,才是中国改革的实际过程。此外,本文认为改革道路的选择是利益整合的结果。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制度化
渐进式改革
利益整合
生活创造
作者简介:
李培林:
相关报告
《地方政府的社会治理创新及其扩散》导论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实施情况的制度分析
资源结构与政策型构
旅游、现代性与社区变迁研究设计
农民转变与治理规约
黑龙江志愿服务工作三个基本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河南省城市社区治理发展研究——基于2010~2018年媒体报道城市社区事件的文本分析
广州志愿服务组织制度化建设状况
对河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制度化的调查与思考
公共纠纷的制度化治理与基层社会秩序重构——以深圳市“南山模式”为分析对象
文章目录
·
关于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假说
·
改革实践不是遵循既定的理性模式
·
改革道路的选择是利益整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