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敏化性概念、基耦与共享:社会表征的对话主义立场

作者:
刘力
出版日期:
2010年8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字数:
21271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五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旨在从对话主义的立场出发,澄清社会表征理论中一些重要但尚未充分阐明的理论问题。文章由五个部分构成,它们既彼此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第一部分针对社会表征概念“模糊不清”和“缺乏定义”这些批评意见作出回应,提出社会表征是对话式(dialogical)而非独白式(monological)的现象。社会表征概念是一种敏化性(sensitising)概念,而非确定性(definitive)概念。第二部分指出,“基耦”(themata)概念比“边缘—中枢”(core-peripheral)取向更适合在理论上阐明社会表征的起源、结构和动态性。第三部分论证了从“基耦”到其“实显”(pragmatic manifestations)的转换是动态和连续的过程,这种转换涉及锚定(anchoring)和具化(objectification)。第四部分呈现了作者有关中国人生活质量的社会表征研究的部分结果。这些研究发现进一步阐释并支持了有关社会思维与社会形态之间、社会表征的起源与其结构之间以及潜在基耦与其实显之间的对话性互依关系的理论阐述。第五部分提出,基于基耦概念,社会表征同时是以“支配的”(hegemonic)、“无约束的”(emancipated)和“争议的”(polemical)这三种不同方式互补性地进行共享和沟通,而这三种“共享”方式也是对话式地相互关联的。
关键词:

生活质量社会表征基耦

作者简介:

刘力: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文章目录
·作为敏化性概念的社会表征
·基耦 社会表征的基础
·基耦及其实显
·生活质量的基耦 “占有”与“存在”
·社会表征的“共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