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回归之后:香港和澳门的社会发展挑战与应对策略

作者:
莫家豪
出版日期:
2012年11月
报告页数:
22页
报告字数:
27951字
所属图书:
社会政策评论 2012年冬季号(总第三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全球金融危机下,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人都有类似的境遇。在回归之后,为应对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香港和澳门特区政府推出了温和的社会保障措施以帮助失业和贫穷人士。在经历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显著经济、社会变化之后,香港和澳门居民期望政府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尽管如此,大部分亚洲政府在处理日益复杂的社会保障议题上仍未改变福利供给策略。因此对于多数人而言,经济困境不但没有改变,更由于2008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的食品价格危机而雪上加霜。本文主要检视香港和澳门特区政府在外围及本地社会和经济急剧变化下在回应弱势群体的过程中是否改变了其福利意识形态。更具体地说,在金融危机的处境之下,两地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社会保障策略是否改变。

关键词:

生产主义福利体制

作者简介:

莫家豪:香港教育学院署理副校长(研究与发展),浙江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文章目录
·导论
·危机四伏的“生产型福利资本主义”:追求“利贫增长”方式?
·因应社会经济转变危机的“利增长”策略
香港社会经济变迁之因应
  • (一)在职贫穷
  • (二)跨代贫穷
澳门社会经济变迁之回应
  • (一)在职贫穷
  • (二)跨代贫穷
·讨论:社会福利模式不变的旋律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