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失地妇女土地权益及生活状况报告

作者:
全国妇联妇女权益部
出版日期:
2010年7月
报告页数:
35页
报告字数:
17487字
所属图书:
2009~2010年:中国女性生活状况报告(No.4)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失地妇女的最大困难是收入低,就业难,子女教育费用高,子女就业无保障。其权益受到侵害及难以得到救济的原因是: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稳定的规定同妇女因婚嫁而流动发生矛盾,地方制定政策未贯彻男女平等国策,村规民约违背法律法规,执行监督不力,行政救济渠道不畅及农村传统观念习俗影响等,导致妇女土地权益受侵害。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以政府为主体、多方协力配合的失地妇女权益保障机制,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把失地妇女纳入社会安全网;加强技能培训,多渠道安置就业等措施,维护失地妇女权益,改善其生活状况。

关键词:

生活状况土地权益失地妇女

作者简介:

全国妇联妇女权益部:本调查项目执行人:课题组顾问:甄砚,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课题组组长:蒋月娥,全国妇联妇女权益部部长。课题执行:华坤女性生活调查中心。本调查项目专家:时正新,专家组组长、北京工商大学客座教授、研究员、华坤女性生活调查中心顾问。张晓玲,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研究员。李成贵,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研究员、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王竹青,北京科技大学公共政策和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执行主任、副教授、律师。

文章目录
失地妇女的基本情况
  • 1.各省分布
  • 2.年龄 集中在31~60岁
  • 3.文化程度 初中及以下
  • 4.八成多是初婚,再婚、离异、丧偶比例接近1/6
  • 5.四成已婚者为嫁入本村,三成为与本村人结婚
  • 6.个人收入来源 集体分红、房屋出租和打零工
  • 7.超过八成失地妇女的户籍为“本村农业户口”
  • 8.近七成有配偶的人配偶的户口是“本村农业户口”
  • 9.结过婚的失地妇女98.5%有子女
  • 10.失地妇女96.3%有兄弟姐妹
土地拥有情况
  • 1.77.7%的失地妇女全部失地
  • 2.在从未有过承包地的失地妇女中,有25.0%的原因与婚嫁等性别因素有关
  • 3.“原来有承包地,现在没有土地”的原因九成以上是“承包地全部被征用了”
  • 4.失地妇女的土地主要在“本村”
征地补偿、安置情况
  • (一)征地补偿款情况
  • (二)安置的情况
享有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的情况——“享受村民待遇”
  • 1.在有分红的村,九成以上失地妇女享有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益分配
  • 2.近八成失地妇女没有机会在村办企业就业
  • 3.近两成失地妇女外出打过工
  • 4.参加政府提供的职业培训的情况
  • 5.社会保障
没有拿到征地补偿款的妇女情况
  • 1.三成没有拿到征地补偿款的原因是“征用的是村里的地,没有征用我个人的地”
  • 2.没有拿到征地补偿款的妇女绝大多数是本村农业户口
  • 3.婚姻状况
  • 4.没拿到征地补偿款的妇女,其收入来源排前三位的是 集体分红、打零工和务农收入
  • 5.没拿到征地补偿款的妇女近五成拿到了户口所在村的集体分红
  • 6.没拿到征地补偿款的妇女6.8%在村办企业就业
  • 7.九成没有拿到征地补偿款的妇女没有参加过政府提供的职业培训
  • 8.拥有保险的情况
  • 9.安置情况
  • 10.土地拥有情况
土地入股的情况
  • 1.广东失地妇女有两种股权收益方式
  • 2.近九成广东失地妇女是按年分红
  • 3.七成广东失地妇女满意现在的股权收益方式
  • 4.近六成广东失地妇女对土地入股的前途担忧
征地对失地妇女生活的影响
  • 1.谋生方式发生的改变
  • 2.生活环境的改善
  • 3.生活水平的变化
  • 4.社会保障的出现
需求
  • 1.生活中最大的困难 收入低,就业困难,子女教育费用高,子女就业困难
  • 2.需求 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增加保障
失地妇女权益受到侵害及难以得到救济的原因分析
  • (一)法律政策制定层面的原因
  • (二)法律政策执行层面的原因
  • (三)农村传统观念习俗是影响失地妇女土地权益的深层文化根源
保障失地妇女土地权益的对策建议
  • (一)在法律法规政策制定层面,当务之急是尽快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到有法可依,执法有据
  • (二)在法律法规政策执行层面,要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体、多方协力配合的失地妇女权益保障机制
  • (三)加快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把失地妇女纳入社会安全网
  • (四)加强对失地妇女的技能培训,鼓励多渠道就业安置
  • (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
  • (六)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创新失地妇女维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