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李村研究总结
作者:
宋苑
董磊明
出版日期:
2020年10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字数:
7566字
所属图书:
京师社会调查(全3册)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10.512-523
董磊明
欧阳杜菲
宋苑
李健民
摘要:
在李村的现实中,地缘关系的形成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前的时期,是闭合的松散地缘社区;第二阶段,集体化时期,是闭合的地缘共同体;第三阶段,城镇化时期,李村进镇村民之间形成了开放的松散地缘关系。社会支持的缺乏、农民不愿向外流动以及业缘关系发育的不足,三者形成了交互的关系。缺乏对社会系统的参与,其结果是,无论人们的日常生活依靠血缘、地缘还是松散的业缘联结,镇域社会的本质仍未脱离熟人社会。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
工业化
社会关系
作者简介:
宋苑:
董磊明: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副教授。
相关报告
《黄村:乡村工业化与村庄的重塑》参考文献
业缘与社会:地缘圈的存续何以可能(二)
断裂与脱节、互动及联结:城乡李村间的关系
《李村:就近城镇化与地缘圈的重构》参考文献
就近城镇化的社会后果
集体化改造:地缘联结纽带的强化
家庭内外:地缘圈的存续何以可能(一)
美丽中国与新型城镇化
“三化”并进 共促河南新农村建设
“三化”同步的理论依据与互动关系研究——以陕西咸阳市为例
文章目录
·
总结与回顾
理论探讨与延伸
(一)不同时期地缘关系的形成机制
(二)低端社会分工下的个体与社会交往
(三)初级社会分工下的镇域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