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其实施过程的社会性别分析——以天津市大港区为例
作者:
郭景平
谭琳
朱秀杰
GUOJing-ping
TANLin
ZHUXiu-jie
出版日期:
2009年7月
报告页数:
7页
报告字数:
6797字
所属图书:
妇女/性别理论与实践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07.269-275
谭琳
姜秀花
摘要:
本文不仅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对于农村妇女健康的有利影响, 同时也讨论了由于男女不平等的社会性别文化规范的存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不利于农村妇女健康的影响。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 本文建议在具体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过程中需要增强社会性别敏感, 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 使农村妇女中的弱势人群在以家庭为基础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平等受益, 以期进一步促进这项造福于民的制度更加完善。
关键词:
社会分析
农村妇女
农村合作医疗
作者简介:
郭景平:
谭琳:
朱秀杰:
GUOJing-ping:
TANLin:
ZHUXiu-jie:
相关报告
农民为何有“利”不图
安徽省宣城市新农村合作医疗调查报告
安徽省马鞍山市新农村合作医疗调查报告
风险社会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社会转型与农民生存风险
中国社会形势研究25年记述
罗文塔尔:通俗文学的社会分析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和谐中原建设——2006~2007年河南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绪论
海外人才回流意愿分析
文章目录
·
前言
·
天津大港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设计和实施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其实施对农村妇女健康的有利影响
1.大港区以家庭为单位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设计比较适合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不仅具有实际可操作性,而且也有利于农村妇女的参与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改善农村妇女的生殖健康
3.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有利于包括老年妇女在内的弱势人群的健康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农村妇女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
1.由于家庭中夫妻关系不平等现象的存在,以家庭为基础的新型合作医疗,可能使部分妇女失去参加合作医疗的主动权
2.一些丧偶的老年农村妇女有可能被排除在合作医疗保障之外
3.部分多女、低收入家庭没有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因此使这样的家庭中的女孩和母亲失去了享受新型合作医疗的平等机会
4.未参加合作医疗制度的贫困街镇的妇女难以享受新型合作医疗服务
对策建议
1.应将性别意识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设计、执行和评估的全过程
2.合作医疗应进一步强调对农村妇女中的弱势群体的救助
3.加强分性别的健康统计,为农村妇女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