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危机社会的性别反思:香港“非典型肺炎”的经验
作者:
梁丽清
陈锦华
LIANGLi-qing
CHENJin-hua
出版日期:
2009年7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字数:
12208字
所属图书:
妇女/性别理论与实践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07.347-358
谭琳
姜秀花
摘要:
“危机社会”议题的出现,源于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及生活模式所制造的种种社会危机,例如环境污染、疾病和失业等。香港近年社会发生了一连串事件,包括“非典型肺炎”、禽流感、金融风暴等。可见危机的爆发并非杞人忧天;相反,是在弦之箭,一触即发。危机并非在社会中平均分配,正如工业社会的财富不是平均分配一样,是与阶级挂钩的,例如弱势社群是有较大机会面对社会危机的人。“非典型肺炎”的危机正好印证了这个说法:危机爆发以来,那些低收入人士、清洁工人、家庭主妇和前线护理人员,最不受保障,也最容易受到感染。而这群人之中,又以女性居多。“非典型肺炎”危机带来的值得讨论的议题,不单是如何振兴经济或如何搞好个人及社区环境卫生,更重要的是一些值得反思的性别议题。本文以“非典型肺炎”的危机为研究个案,讨论在社会危机下妇女所扮演的角色,并以性别角度去检视现行的社会政策,包括健康及医疗设施、生活及工作模式讨论其所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
社会政策
性别观点
SARS(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
作者简介:
梁丽清:
陈锦华:
LIANGLi-qing:
CHENJin-hua:
相关报告
妇女与老龄化
是建设“福利社会”还是警惕“高福利陷阱”?
社会政策政治经济学:中国社会政策研究的新范式
适应社会政策的快速扩展,推进社会福利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长期照护的政策选择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养老服务与行业治理
福利的理念和中国社会政策的限制——一种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
中国社会政策的概念、议题与挑战:一个框架描述
面向21世纪的社会政策
“一孩半”生育政策的社会性别与社会政策视角分析
文章目录
·
危机的生产、分配与个人化
妇女在“非典危机”下的角色论述
1.作为家居照顾者
2.作为社区照顾者
3.作为抗炎的烈士
性别议题
1.照顾者政策
2.妇女与社区健康
3.家庭与工作的平衡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