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

作者:
卢国显
出版日期:
2010年9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字数:
10786字
所属图书:
农民工;社会距离与制度分析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制度通过提供一系列规则界定人们的选择空间,约束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减少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减少交易费用,保护产权,促进生产性活动。制度由正式约束、非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部分构成。制度均衡态的涵义之一就是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和实施机制之间的均衡。制度均衡包括四个方面: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之间的均衡;制度和实施机制的均衡;非正式制度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均衡;正式制度内部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均衡。只有达成制度四个方面的均衡,制度才是最优配置。然而,现实生活中,制度的最优配置往往很难实现,因为社会环境总是不断发展生着变化,制度的各个构成部分之间也在发生着变化,而制度各个构成部分的变化往往是不同步的,有的变化得快,有的变化得慢。

关键词:

制度变迁制度创新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

作者简介:

卢国显:河南唐河人,1966年生,200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获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社会距离、社会政策与治安问题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城市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距离:一个制度分析”、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社会距离: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入与教育政策的适应性调整”,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警民距离与首都和谐警民关系构建”,公安部项目“网络群体性事件与虚拟社区警务建设”,参与多项省部级以上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20多篇,曾获得2006年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制度结构失调与制度创新
  • 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之间的均衡
  • 正式制度内部和正式制度与实施机制的均衡
  • 非正式制度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均衡
第二节 制度的功能与非合作间接博弈
  • 制度的功能分析
  • 非合作间接博弈
第三节 技术对制度变迁的影响
  • 技术与制度的关系
  • 制度创新中的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