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工作场所的性骚扰及反性骚扰的行动发展
作者:
唐灿
出版日期:
2006年3月
报告页数:
10页
报告字数:
8091字
所属图书:
1995~2005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报告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03.318-327
蒋永萍
谭琳
姜秀花
摘要: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 性骚扰问题在受害者看来, 是个无以命名、难以启齿的隐痛, 针对性骚扰的公开行动几乎没有听闻; 在公共舆论方面, 这是个花边新闻, 不登大雅之堂, 严肃的媒体不予关注; 在学术研究领域, 甚至在妇女研究中都处于边缘; 在法律界, 要不要立法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止, 更权威的声音是, 性骚扰是个不重要的、只导致轻微伤害的行为, 没有专门立法的必要; 在社会组织和机构看来, 性骚扰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个有失严肃的话题, 根本提不到议事日程。2000 年, 著名的“中国第一例性骚扰诉讼案” 出现后, 绝大部分社会组织, 包括NGO和妇女组织都保持沉默, 对性骚扰的抗争几乎完全成为受害者个人的孤立行为。
关键词:
性骚扰
中国工作场所
反性骚扰
作者简介:
唐灿:
相关报告
2019年我国反性骚扰进程有所推进,但仍任重道远
将反性骚扰纳入民事立法的议程
差距、挑战与对策——“反对工作场所性骚扰国际研讨会”综述
性骚扰在中国的存在——169名女性的个例研究
工作中的性骚扰——性别和权力不平等的观察视角
女性新媒介事件中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角色分析
家政服务员性骚扰问题的职业特点
论性骚扰的损害赔偿
职场性骚扰法律制度中的雇主责任
性骚扰案件中的证据问题研究
文章目录
中国工作环境中的性骚扰状况及其后果
(一)新兴的经济类型中性骚扰更为突出
(二)管理规范化程度较低的企业更容易发生性骚扰
(三)服务业是性骚扰高发的行业
中国现有的性骚扰控制机制及其缺陷
(一)党政监控模式
(二)制度化规范模式
(三)宣传与培训模式
·
反性骚扰的社会行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