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拾荒者与底层社会:都市新移民聚落研究

作者:
周大鸣
出版日期:
2020年12月
报告页数:
6页
报告字数:
4923字
所属图书:
人类学的中国经验与方法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试图从政府、当地居民以及拾荒者自身的角度来分析拾荒者的社会声望。本文对拾荒者的分析采用了乔健先生根据韦伯的理论提出的分析底边社会的构架,即取决于经济地位的阶级、取决于社会声望的社会、内化为生活方式一部分的文化三个维度。从经济地位来看,拾荒者无疑属于底层;从社会声望来看,他们得到的社会声望基本上是负面的;从文化的角度看,拾荒者已经被贴上“垃圾佬”的标签。无论是政府管理部门、北城当地人还是拾荒者自身对拾荒者的认识,都深深刻上了拾荒及拾荒者所蕴含的特定符号意义的烙印,这些意识、态度直接与拾荒者的社会地位相关。
关键词:

经济地位社会声望都市人类学拾荒者

作者简介:

周大鸣:(1958.12~ ),湖南湘潭人,人类学博士,云南师范大学社会学首席教授,中山大学社会与人类学学院荣休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社会兼职有美国Chinese Sociology & Anthropology期刊主编,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理论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社会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主要从事族群与区域文化、移民与都市化、应用人类学等研究,出版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主持国际国内课题20余项。代表作有《凤凰村的变迁》《多元与共融:族群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乡村都市化再研究》《人类学的中国经验与方法》等。曾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广东省教学名师等多个奖项和荣誉称号。

文章目录
·政府及管理机构的态度
·当地社区居民的态度
·拾荒者自身的看法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