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新中国家庭文化的演变(1949~1966)
作者:
李静
出版日期:
2012年1月
报告页数:
61页
报告字数:
46607字
所属图书:
婚姻·家庭·性别研究(第一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01.43-103
梁景和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家庭文化发生巨大变迁,处于从传统家庭向现代家庭转变的过渡期。尽管在实际过程中家庭文化的建设与国家的理想主义有所偏差,并且精神层面的文化改变并非一朝一夕,也并非单纯外力推动可以改变,但中国家庭文化在父权制削弱、男女平权上都得到部分程度的改变。政府也首次以政策形式干预家庭生育,这一阶段的改变道路曲折反复。而中国在妇女的解放的道路上,也呈现出成就与障碍并存的状况。
关键词:
家庭规模
计划生育
妇女解放
父权制
家庭文化
作者简介:
李静:
相关报告
论家庭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构建原则
家庭规模变化:现代化还是人口转变?
我国家庭结构(1982~2008)
1949~2020年建国70年来安徽省家庭关系的变迁与发展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
如何揭示父权制的生产机制
性别化的压力认知和反应
女性主义研究案例习题
符号运用策略对女性主义传播效应的影响——以父权制概念的意义阐释为例
新中国女性的社会角色和女性性别形象(1949~1966)
文章目录
中国传统家庭特征与家庭文化变迁
家庭文化
我国传统家庭文化特点
家庭结构的变化
分家速度加快及家庭规模缩小
生育医疗的状况改善使家庭人口规模扩大
国家对生育的指导及家庭的自我选择
国家对家庭生育的政策干预
家庭的生育选择及原因
家庭妇女角色的变化
家庭关系的变化
妇女走出家庭,寻找自身解放
·
新中国后的家庭文化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