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我国家庭结构(1982~2008)

作者:
陆学艺
出版日期:
2018年5月
报告页数:
39页
报告字数:
31614字
所属图书: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研究报告(全四册)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结构是社会结构的初级单位,是对资源和机会的基本整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庭结构仍以核心家庭为主体,但小型化加快。家庭类型多样化:空巢家庭、丁克家庭、单身家庭以及只身流动的分离家庭和居无定所的漂泊家庭日增。家庭内部关系显现夫妻平权、代际独立;小家庭的独立性、家庭间的网络化和依赖性日趋明显;家庭的经济功能日益恢复和强化,而婚姻关系的稳定性、生育功能的重要性在减弱,扶养压力倍增。

关键词:

家庭结构家庭规模家庭类型婚姻关系核心家庭内部关系

作者简介:

陆学艺: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33年生于江苏无锡,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同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生,主攻中国哲学,1965年毕业。曾任哲学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78年以后,长期从事农村经济、社会及以农业和农民问题的研究。1983~1986年从中国社会科学院下派到山东陵县挂职,兼任县委副书记。1985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1987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1988年任所长:198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1990年当选为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1996年当选为会长:1993年、1998年当选为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原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和农村问题专家。曾主持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和重点课题,曾发表《改革中的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中国社会结构变迁》和《三农论》等多部著作,发表专业论文百余篇,多次获国家和省部级奖。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家庭成员构成变迁
  • 家庭规模小型化
  • 核心家庭为主体
  • 家庭类型多样化
第二节 家庭关系模式变迁
  • 家庭内部关系平等化
  • 家庭外部关系网络化
  • 婚姻关系的稳定性减弱
第三节 家庭结构变迁的社会功能
  • 家庭结构变迁的社会正功能
  • 家庭功能变化对社会结构再造的不利影响
第四节 家庭结构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
  • 家庭结构发展趋势
  • 应对家庭结构变迁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