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社会资本与信任理论研究文献回顾

作者:
邹宇春
出版日期:
2015年5月
报告页数:
42页
报告字数:
39832字
所属图书:
中国城镇居民的社会资本与信任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可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本文首先对信任的理论及其分类做了较为详细的描述;随后,对影响信任生成的因素和机制做了综述,并由此提出从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视角进行分析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在所有信任类型中,普遍信任在现时代的重要性,并解构其形成过程。第二部分,本文重点介绍社会资本与普遍信任的关系;在对社会资本理论和概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介绍了不同研究视角下社会资本的测量理念和指标设计,提出多维度测量和分析社会资本对普遍信任影响的理论意义;最后,本文介绍了社会资本的效用空间理论,从制度结构资源视角来分析社会资本与普遍信任关系有可能受到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

社会信任社会资本普遍信任效用空间

作者简介:

邹宇春: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展社会学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副教授,CSS课题组核心成员,中国社会学会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与大数据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社会蓝皮书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调查研究方法、社会发展与社会结构分层、社会资本与信任、青年发展。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青年研究》、《社会》、《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报》、Glob Ment Health、PLOS ONE、Health & Place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著有《中国城镇居民的社会资本与信任》《当代中国社会质量报告》,主编《仗卷走天涯:全国大型社会调查之督导笔记》等。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领域重大创新项目“共同富裕的阶段性衡量”(23YZD002)子课题负责人,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实验室孵化项目“我国社会结构变迁的仿真模拟和推演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智库应用对策研究项目“我国婚育少子化与老龄化的现状、困境与应对”等,参与各类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项目60余项。

文章目录
信任理论与经验研究
  • (一)信任及其差异的比较研究
  • (二)影响信任生成的因素与机制
  • (三)有关信任生成机制的一个讨论 传统视角 VS.网络视角
  • (四)普遍信任的重要性及生成机制
社会资本
  • (一)概念厘清
  • (二)理论介绍
  • (三)测量理念
  • (四)指标设置
  • (五)社会资本的回报
社会资本与普遍信任
  • (一)信任不等于社会资本
  • (二)社会资本对普遍信任的作用机制
  • (三)多维度理论
社会资本效用空间理论 结构资源的调节作用
  • (一)户口
  • (二)住房
  • (三)工作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