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就业的流动化与生活保障体系的危机

作者:
武川正吾
出版日期:
2007年7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字数:
12767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第五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就业流动化一词,一般作为劳动市场的现象来理解。有关就业流动化的指标,有转业率的增加,就业期间的短缩,以及正规就业的减少等。但是,这些指标所代表的现象并不是各自独立产生的,而是作为社会变动的一个环节而产生的。就业的流动化,一方面是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引起的劳动弹性化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它也是与全球化相对应的家庭及劳动个人化的表现。

虽然本文的主题是就业的流动化和生活保障体系,但我把它解释成以下的问题来考虑。即在所谓全球化与个人化的社会变动中,日本的福利体制是怎样变化的,并且这种变化使生活保障体系产生了哪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应该朝着什么方向解决。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首先提出福利国家的下层结构这一看法,然后从下层结构这一角度来看日本福利国家的特征,接着考察作为日本福利体制支柱的下层结构的变化,证明由于下层结构的变化使得生活保障体制陷入了危机这一事实。最后,对新的生活保障体系的建构进行探索。

关键词:

个人化全球化 再生产体制

作者简介:

武川正吾:

文章目录
·福利国家的下层结构——埃斯平·安德尔森的功罪
日本的福利国家体制——福利政治,支付国家,制约国家
  • 1.日本的生产体制一般被分类在“调整型市场经济”(CME)里
  • 2.日本的再生产体制是家父长制,被认为是“男性赚钱养家模式”(Sainsbury,1994)的典型(大泽,1993,2004b)
下层结构的变化——全球化与个人化
  • 1.全球化使得以往的生产体制难以维持
  • 2.个人化使现有的再生产体制产生了变化
·生活保障体系的危机——“丢失的15年”和日本社会保障的危机
·新生活保障体系——个人化和社会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