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震后灾民抑郁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作者:
郭静
出版日期:
2016年6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字数:
8027字
所属图书:
汶川地震灾民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及躯体健康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06.120-131
郭静
摘要:
抑郁与PTSD常见于创伤事件影响的人群中,两者经常以共病的形式存在,目前灾后健康相关研究对PTSD进行了大量探究,而对抑郁的重视不够。已有研究表明,抑郁在灾民中的患病率甚至超过了PTSD,目前仅有少量研究对汶川地震后灾民的抑郁患病率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PTSD、抑郁之间的关系有三个方面,PTSD可能导致抑郁,那么长期状态下抑郁的患病率可能升高;抑郁导致PTSD,那么长期状态下,抑郁的患病率可能降低;两者也可能互相影响,这使得对抑郁患病率随时间的变化研究同样重要。此外,在震后环境中,哪些因素影响了抑郁,这些因素是否随着时间而变化,也是一个需要探究的问题。本文将描述分析汶川地震后灾民抑郁的变化及影响因素,以期为灾后有针对性的长期干预提供参考。
关键词:
汶川地震
躯体健康
PTSD
震后灾民抑郁
作者简介:
郭静:
政治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比较政治制度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发展比较研究、政党政治等。
相关报告
PTSD与抑郁的关系
PTSD、抑郁与躯体健康的关系
震后健康研究框架
灾害与健康
震后灾民PTSD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汶川地震的社会影响
汶川地震灾后贫困村重建与本土文化保护研究结论与建议
汶川地震灾后贫困村救援与恢复重建效果评估报告执行摘要
汶川地震灾后贫困村(15村)救援与恢复重建政策效果评估报告
汶川地震灾后贫困村(19村)恢复重建年度综合评估报告
文章目录
·
研究对象
·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一)震后抑郁的变化
(二)震后不同人群抑郁的变化及内部差异
(三)震后抑郁的影响因素
·
讨论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