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户籍制度改革的经验教训

作者:
贡森 苏杨
出版日期:
2011年5月
报告页数:
11页
报告字数:
9325字
所属图书:
民生为向:推进包容性增长的社会政策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我国建立户籍制度的初衷就不只是人口登记,还有区分人群以便服务管理的功能。当前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是保护本地人的社会福利,且仍然维持了“高门槛、高待遇”的特征。小城镇户籍改革取得实质进展,大中城市进展缓慢,但最近部分城市的改革取得一定突破。在弱化户籍与基本权益的联系方面,一些地方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值得推广和完善。
关键词:

社会福利户籍制度改革基本权益人群管理

作者简介:

贡森:

苏杨:

文章目录
户籍制度功能的变化
  • 计划经济时期,在粮食短缺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背景下,户籍制度主要发挥了经济功能
  • 1980年代以来,户籍制度主要发挥着门槛式保护城市本地人口社会福利的功能
1980年代以来的户籍制度改革的主线和过程
  • 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取得实质进展,任务已基本完成
  • 大中城市户籍制度改革进展缓慢且多有反复,最近有新进展
户籍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 总体方向正确,但要遏制户口商品化的倾向
  • 户籍制度改革基本没有改变户口的“高门槛、高待遇”特征,不过近年的居住证制度有所突破
  • 部分大中城市改革带来冲击的主要原因是政策执行和管理不规范,并非政策过于宽松
  • 教育资源和住房保障是户籍制度改革最大的瓶颈,但一定的压力恰恰是推动改革的动力
  • 在弱化户籍与基本权益的联系方面,一些地方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值得推广和完善
  • 权益脱钩改革有一定的政治阻力,但是越晚改革,阻力越大。在积极探索户籍制度改革的地方,并没有出现臆想的农村居民大规模移向城市,也没有一窝蜂地涌向重点开发区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