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户籍制度改革的经验教训
作者:
贡森
苏杨
出版日期:
2011年5月
报告页数:
11页
报告字数:
9325字
所属图书:
民生为向:推进包容性增长的社会政策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05.137-147
贡森
苏杨
摘要:
我国建立户籍制度的初衷就不只是人口登记,还有区分人群以便服务管理的功能。当前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是保护本地人的社会福利,且仍然维持了“高门槛、高待遇”的特征。小城镇户籍改革取得实质进展,大中城市进展缓慢,但最近部分城市的改革取得一定突破。在弱化户籍与基本权益的联系方面,一些地方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值得推广和完善。
关键词:
社会福利
户籍制度改革
基本权益
人群管理
作者简介:
贡森:
苏杨:
相关报告
改善农民工基本权益
Improving Basic Rights of Migrant Workers
户籍制度改革与城乡社会福利制度统筹
上海户籍制度改革进展与问题分析
北京市人户分离状况及对策分析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创新社会治理——2013~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人才类集体户:北京户籍制度改革的突破口
户籍制度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四川省户籍制度改革进程报告
关于户籍制度改革对优抚安置工作的影响和应当采取之对策的调研报告
文章目录
户籍制度功能的变化
计划经济时期,在粮食短缺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背景下,户籍制度主要发挥了经济功能
1980年代以来,户籍制度主要发挥着门槛式保护城市本地人口社会福利的功能
1980年代以来的户籍制度改革的主线和过程
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取得实质进展,任务已基本完成
大中城市户籍制度改革进展缓慢且多有反复,最近有新进展
户籍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总体方向正确,但要遏制户口商品化的倾向
户籍制度改革基本没有改变户口的“高门槛、高待遇”特征,不过近年的居住证制度有所突破
部分大中城市改革带来冲击的主要原因是政策执行和管理不规范,并非政策过于宽松
教育资源和住房保障是户籍制度改革最大的瓶颈,但一定的压力恰恰是推动改革的动力
在弱化户籍与基本权益的联系方面,一些地方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值得推广和完善
权益脱钩改革有一定的政治阻力,但是越晚改革,阻力越大。在积极探索户籍制度改革的地方,并没有出现臆想的农村居民大规模移向城市,也没有一窝蜂地涌向重点开发区
·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