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农村社会安全风险的逻辑与结构

作者:
杨乙丹
出版日期:
2016年8月
报告页数:
79页
报告字数:
61830字
所属图书:
转型期中国农村社会安全风险的演变与治理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对农村社会安全风险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对几组具有“家族相似性”和明显层次结构性的概念进行把握,并揭示它们之间内在的区别与联系。这些概念主要包括“风险”、“社会风险”与“风险社会”,“危机”、“公共危机”与“社会危机”,“灾难”、“事故”与“突发事件”以及“安全”、“社会安全”与“公共安全”。事实上,这些概念体系代表着灾害或安全研究的不同传统或范式,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而农村社会安全风险研究是在这些范式基础之上的拓展,当然,农村社会安全风险同时也具有自身内在的逻辑与结构。本章旨在通过系统梳理这些“家族相似性”概念的内涵来明确农村社会安全风险的若干内在规定性,为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杨乙丹:1980年生,河南上蔡人,经济学博士,现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2003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学术学位;2006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史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9-2011年曾任教于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主要从事农业经济史、农村社会安全等领域的研究,先后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农史》、《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转型期农村社会安全风险的结构性演变与新型治理体系的构建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群体性事件的链式演化与断链防控研究”、陕西省人才专项“中国传统农贷制度研究”等。

文章目录
第一节 灾害研究的传统与演进
  • 灾害研究的“工程-技术”传统
  • 灾害研究的“组织-制度”传统
  • 灾害研究的“政治-社会”传统
  • 突发事件的整合视角
  • 灾害研究传统的内在关联
第二节 多元视角下的安全理念
  • 安全的工程技术学
  • 安全的国际关系视野
  • 社会安全的本土化认知与拓展
  • 安全的公共治理理念
第三节 社会安全风险框架的重塑
  • 灾害研究的“事件中心主义”及其困境
  • 重塑社会安全风险框架
  • 社会安全风险的内在逻辑
第四节 农村社会安全风险的主题与结构
  • 农村社会安全风险的内在规定
  • 农村社会安全风险的主题
  • 农村社会安全风险的结构
·第五节 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