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转型期中国农村居民的安全风险感知:基于陕西关中农村的调查

作者:
杨乙丹
出版日期:
2016年8月
报告页数:
49页
报告字数:
37484字
所属图书:
转型期中国农村社会安全风险的演变与治理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随着社会转型的加深和新的安全风险的生成,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居民对当前社会安全风险的总体感受如何?农村居民对社会安全风险有哪些结构性的认识差异?地理区位对农村社会安全风险有什么样的影响?农村居民需要和呼吁什么样的社会安全风险治理体系?这些问题是我们研究中国农村社会安全风险必须要清楚回答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单单依靠媒体的报道或者政府部门公布的非系统化的数据可能会诱导我们得出片面的答案,因为,它们本身在风险社会中就是重要的风险的社会“放大站”〔英〕尼克·皮金、〔美〕罗杰·E.卡斯帕森:《风险的社会放大》,谭宏凯译,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年,第4页。,容易增大或缩减风险的社会作用,影响人们的风险认知与风险判断。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杨乙丹:1980年生,河南上蔡人,经济学博士,现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2003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学术学位;2006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史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9-2011年曾任教于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主要从事农业经济史、农村社会安全等领域的研究,先后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农史》、《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转型期农村社会安全风险的结构性演变与新型治理体系的构建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群体性事件的链式演化与断链防控研究”、陕西省人才专项“中国传统农贷制度研究”等。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安全风险的社会心理感知
  • 安全感的多重表达
  • 公众安全感
第二节 问卷设计与调查内容
  • 调查地的选取
  • 调查方法与要求
  • 调查点的空间区位与分类
  • 被访者基本信息
  • 调查问卷的内容设计
  • 官方与媒体信息的采集
第三节 农村居民的安全风险感知水平
  • 农村居民的风险关注度
  • 社会安全感水平
  • 农村社会安全风险的演变趋势
  • 农村社会安全风险的预期趋势
  • 农村社会安全风险的主要构成
  • 农村社会安全风险的结构性威胁
  • 农村居民安全风险认知的基本途径
·第四节 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