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农转居社区居民的心理适应研究——基于北京南海家园社区的实证研究

作者:
刘视湘 董洪杰 李淑婷
出版日期:
2015年8月
报告页数:
28页
报告字数:
24255字
所属图书:
北京社会心态分析报告(2014~2015)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研究首先运用邓丽芳、郑日昌(2008)主持编订的成年人心理健康量表中的生活适应分量表,评估南海家园农转居居民的心理适应情况。同时运用大五人格简化表(NEO-FF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团体用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PSSG),探索农转居居民心理适应与个体层次因素(个体人格及应激事件应对方式)、组织层次因素(社会支持)、情境层次因素(应激事件)的关系结构。

其次,利用心理评估和数据分析结果,筛选、招募心理适应困难社区居民作为心理疏导对象,实施相应主题的团体心理活动与干预措施。然后,研究通过半结构访谈问卷,考察南海家园居民在农转居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与困难,探析农转居居民获取身份认同和社区感的心路历程。最后在综合上述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提出针对农转居社区居民的社会心理工作的架构体系,谨供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

农转居心理适应社区感心理干预社会心理工作

作者简介:

刘视湘:博士,成均教育科技发展中心,研究方向为社区心理学,心理测量与心理健康。

董洪杰:硕士,成均教育科技发展中心。研究方向为文化与社会心理。

李淑婷:本科,成均教育科技发展中心。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

文章目录
·引言
文献综述
  • (一)心理适应的界定
  • (二)农转居居民的心理适应
  • (三)农转居居民心理适应的研究工具
研究一:农转居居民的心理适应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
  • (一)研究工具
  • (二)研究对象
  • (三)抽样方法与数据处理
  • (四)结果与分析
研究二:农转居居民心理适应的团体心理干预研究
  • (一)研究设计
  • (二)研究工具
  • (三)数据处理
  • (四)结果与分析
研究三:农转居居民获取社区感的策略初探
  • (一)研究工具与研究对象
  • (二)方法与数据处理
  • (三)结果与分析
基本结论与讨论
  • (一)农转居居民的心理适应状况及群体差异
  • (二)影响农转居居民心理适应状况的主要因素
  • (三)农转居居民心理适应的团体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分析
  • (四)农转居居民社区感的获取策略探析
·建议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