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现状及发展走向
作者:
刘喜堂
出版日期:
2010年11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字数:
11370字
所属图书:
城乡福利一体化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1.173-187
都阳
摘要:
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建立并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试图通过制度化的政策安排,履行政府责任、保障城乡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从1993年开始,中国政府开始试行并逐步推广一项前所未有的、全新的社会救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不仅是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重大变迁,也是一次质的飞跃。这项新型社会救助制度使获得救助成为一项基本的公民权利,提供救助成为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使得社会救助制度成为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本文评述了近十几年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发展变迁的演进历程,从多个角度实证分析了中国城乡低保制度实施的现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目前城乡低保制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对中国城乡低保制度的未来走向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
城乡居民
贫困问题
生活保障
作者简介:
刘喜堂:
相关报告
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的调查
研究方法及样本的概况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关系研究概述
首都农民工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建立回归人员待业保险制度初探
农民的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
宁波市城乡居民住房结构
贫困与环境
广州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陕西城乡居民居住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文章目录
·
城乡低保制度的建立与演进
·
城乡低保制度实施现状的实证分析
城乡低保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福利化倾向问题
2.救助对象家庭收入无法准确核查问题
3.低保家庭保障与个体救助的责任
4.流动人口的社会救助问题
5.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问题
·
城乡低保制度的发展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