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城乡统筹背景下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成都实践模式的案例分析

作者:
成都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出版日期:
2010年11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字数:
12357字
所属图书:
城乡福利一体化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成都是全国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区。自2003年起,成都就深入开展了城乡一体化改革。城乡一体化的根本措施体现为“三个集中”,即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实现三个集中的关键环节是城乡土地制度改革,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则是重中之重。土地生产率的提高和属性的改变意味着农村劳动力源源不断地解放出来,成为剩余劳动力,即我们说的农民工。保证这部分农民工的利益的核心方法是有效解决这部分群体的就业,这对城乡统筹改革最终的顺利进行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当前我们需要解决的是如何结合成都市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制定适应性的明确的农民工的就业政策。为此,成都市社科院组建了成都市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课题组。本课题组赴成都市三个圈层各典型村社、城镇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当地劳动就业管理部门进行了充分而深入的交流,对当前农村就业和劳动力转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

农民工城乡统筹成都劳动力转移

作者简介:

成都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课题主持人:陈伯君,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邓立新,成都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巡视员。课题主要参加人员:何彬,成都市人民政府研究室经济处助理调研员;庄明,成都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法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参与人员:陈永正,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军,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梦秋,成都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课题研究报告主笔人:陈伯君。

文章目录
·城乡统筹改革对成都市农村就业和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城乡统筹改革中成都市农村劳动力就业扶助政策评析
  • (一)农民工就业扶助政策评析
  • (二)农民工社会保险扶助政策评析
  • (三)农民工创业扶持政策评析
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模式——成都市的创新
  • (一)“温江花工”品牌与全民创业
  • (二)郫县安德镇产业集群发展与就业“三同步”模式
  • (三)双流万安镇——以组织化助推农民就业
  • (四)彭州灾后重建中促进就业的措施与问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 (一)城乡统筹的劳动力转移监测服务机制还不完善
  • (二)城乡统筹视野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不够明确
  • (三)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公共就业培训效率尚需提升
政策建议
  • (一)构建科学、完善的农村就业支持系统
  • (二)确立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的就业促进政策
  • (三)通过创新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培训服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