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农村治理的历史与现状:以定县、邹平和江宁为例的比较分析

作者:
徐秀丽
出版日期:
2004年8月
报告页数:
70页
报告字数:
52096字
所属图书:
中国农村治理的历史与现状:以定县、邹平和江宁为例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从经济上说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政治上说是推行村民自治。村民自治在20世纪80年代后(以下简称改革时期)的中国农村开始普遍实行,导致了整个农村政治生活的根本性变迁,使中国农村正在产生出一种新的治理模式。对此,国内外的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已经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治理改革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还存在若干难题。例如,中国农村的治理模式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征?村民自治在整个国家的政治发展中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农村民主治理改革的主要困难和发展前景是什么?如何处理村民自治与党的领导的关系?如何动员广大村民的参政积极性?能否将村长的直接选举推进到乡镇长的直接选举?

关键词:

农村精英农村治理村干部晏阳初梁簌溟

作者简介:

徐秀丽:本科与博士分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人文与发展学院。现就职于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发展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0~2011年赴剑桥大学发展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多次赴英国、肯尼亚、墨西哥、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尼泊尔、巴西等地学习和培训。主要研究领域:农村公共政策研究、自然资源管理研究、发展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文章目录
·引论 历史、现实、方法
·结构 政府、政党、民间
·主体 村民、乡贤、干部
·过程 选举、决策、监督
·内容 公益、发展、政务
·方式 动员、合作、强制
·环境 经济、政治、文化
结论 模式、问题、方向
  • 1.中国农村治理的模式
  • 2.中国乡村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 3.完善乡村治理的若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