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生产与生产率

作者:
(英)伯恩斯坦(Bernstein,H.) 叶敬忠 汪淳玉
出版日期:
2011年10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字数:
8301字
所属图书:
农政变迁的阶级动力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我们要考察的是专属于人的那种形式的劳动。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Marx,1976:283-4)本段采用了中文的通行翻译,见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4,第208页。——译者注

关键词:

作者简介:

(英)伯恩斯坦(Bernstein,H.):1945年生于英国伦敦。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发展研究系著名教授。拥有剑桥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学硕士学位。曾在英国、法国、荷兰、加拿大、美国、中国、南非的多所著名大学任教。曾长期主编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农民研究》和《农政变迁》。其研究领域包括社会理论、发展理论、政治经济学、农政变迁、土地改革等。主要著作(含合著和主编)包括《农政变迁的阶级动力》、《非洲的圈地》、《农政问题》、《亚洲的种植园、无产阶级与农民》、《第三世界的斗争》、《欠发展与发展》等。

叶敬忠:1967年生于江苏省沭阳县。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教授、博导。研究领域包括国家发展与农政变迁、发展干预与社会转型、劳动力流动与留守人口、小农农业与乡村社会、农村教育与社会问题等。研究主要采用人类学的方法和社会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和后结构主义的分析视角。发表中英文论文二百余篇。主要著作包括《发展的故事》《别样童年》《阡陌独舞》《静寞夕阳》《双重强制》《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参与式发展规划》等。译校著作包括《遭遇发展》《农政变迁的阶级动力》《新小农阶级》等。

汪淳玉:1978年生于湖南省岳阳市。中国农业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领域包括发展干预与社会转型、土地政策与制度、农村教育等。翻译著作《遭遇发展》。

文章目录
·劳动和自然
·劳动分工与合作
·再生产
·剩余、剥削与积累
政治经济学 四大关键问题
  • 1.谁拥有什么?
  • 2.谁从事什么?
  • 3.谁得到了什么?
  • 4.他们用获得物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