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资本主义农业与非资本主义农民?

作者:
(英)伯恩斯坦(Bernstein,H.) 叶敬忠 汪淳玉
出版日期:
2011年10月
报告页数:
19页
报告字数:
9399字
所属图书:
农政变迁的阶级动力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我已经数次提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而资本主义在农业领域的发展尤其不平衡,在本章,我将讨论对此问题的种种解释,特别是小农或家庭农民的存活与延续问题。这些不同的解释通常需要放到特殊的历史条件中去验证,因为,随着历史条件发生变化,其解释的力度也会不同,我将对此进行阐述。我们发现,大致有以下三种解释:

关键词:

作者简介:

(英)伯恩斯坦(Bernstein,H.):1945年生于英国伦敦。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发展研究系著名教授。拥有剑桥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学硕士学位。曾在英国、法国、荷兰、加拿大、美国、中国、南非的多所著名大学任教。曾长期主编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农民研究》和《农政变迁》。其研究领域包括社会理论、发展理论、政治经济学、农政变迁、土地改革等。主要著作(含合著和主编)包括《农政变迁的阶级动力》、《非洲的圈地》、《农政问题》、《亚洲的种植园、无产阶级与农民》、《第三世界的斗争》、《欠发展与发展》等。

叶敬忠:1967年生于江苏省沭阳县。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教授、博导。研究领域包括国家发展与农政变迁、发展干预与社会转型、劳动力流动与留守人口、小农农业与乡村社会、农村教育与社会问题等。研究主要采用人类学的方法和社会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和后结构主义的分析视角。发表中英文论文二百余篇。主要著作包括《发展的故事》《别样童年》《阡陌独舞》《静寞夕阳》《双重强制》《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参与式发展规划》等。译校著作包括《遭遇发展》《农政变迁的阶级动力》《新小农阶级》等。

汪淳玉:1978年生于湖南省岳阳市。中国农业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领域包括发展干预与社会转型、土地政策与制度、农村教育等。翻译著作《遭遇发展》。

文章目录
资本主义农业的“障碍”
  • 生产的技术条件 大自然给资本带来的“麻烦”
  • 生产的社会动力 租金、劳动过程与劳动成本
·剥削 “家庭农业”对资本的益处?
抵抗的作用
  • 土地改革的案例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