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湖南防范和处置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对策研究
作者:
湖南省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课题组
出版日期:
2014年4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字数:
9095字
所属图书:
2014年湖南社会发展报告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04.246-258
唐宇文
摘要:
本文主要概述了近年来湖南省防范和处置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对策研究。当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群体性事件作为社会矛盾的一种形式,已进入相对高发期,如何预防、及时化解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已成为事关和谐社会建设大局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按照徐守盛书记防范和妥善处置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底线思维”精神,本报告全面分析湖南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剖析深层次原因,并给出湖南防范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湖南省
事件
利益
群体性
作者简介:
湖南省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课题组:
课题组组长:梁志峰;课题组副组长:唐宇文、李绍清;课题组成员:唐文玉、袁建四、王颖、屈莉萍。
相关报告
微信朋友圈点赞:网络个体互动的群体性意涵
社会问题研究方法论
事件重构文化符号的人类学解读——以“西关小姐”评选活动为例
2014年中国公益慈善十大事件
河南省舆论焦点事件分析报告
代差与代同:新家庭主义价值的兴起
表达、协调与维权:社会管理中人民团体的重要职责——以上海市妇联的探索与实践为例
业委会治理结构及其构架安排
利益协调之困:商民冲突与治理
成都市离婚调查
文章目录
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当前湖南群体性事件的总体情况
(二)值得注意的几个发展趋势
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的深层次原因
(一)社会转型期,利益分化、社会阶层固化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根源性因素
(二)利益表达不畅转向非理性宣泄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体制性因素
(三)政府决策偏差、公职人员行为失范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政治性因素
(四)应急处理不当易导致群体性事件发酵和扩大化
有效防范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政策建议
(一)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利益共享机制
(二)拓宽渠道,完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
(三)加强社会矛盾调解,建立和完善源头预防机制
(四)坚持科学应对,依法分级分类处置
(五)建立健全网络民意疏导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