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德国民间组织:发展状况与社会功能
作者:
杨解朴
出版日期:
2012年3月
报告页数:
38页
报告字数:
34427字
所属图书:
中国民间组织报告(2011~2012)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03.245-282
潘晨光
蔡礼强
黄晓勇
摘要:
超过100万的各类民间组织活跃在德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它们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作为利益代表,民间组织与国家之间形成了一种谈判系统,民间组织的活动以及它们参与政治决策的制度安排能够有效地为国家减负并且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在过去的15~20年,德国民间组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但呈现网络化、欧洲化、国际化、专业化等趋势性特征,而且成为公民志愿参与的有效载体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生力量。在法治国家的框架下,德国民间组织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
关键词:
德国
公民社会
非营利组织
公益组织
民间组织
作者简介:
杨解朴:
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德合作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政治与外交、德国福利国家制度、欧盟社会政策。
相关报告
德国的非营利组织与志愿服务
2012全民公益发展报告
台湾社会企业现况与发展之初探
公民社会(上)
公民社会(下)
公民社会(中)
“公民社会”话语侵扰下农村民间组织研究定位的困境——以《关系与信任:中国乡村民间组织实证研究》为例
山东湖村田野调查报告:NGO与中国乡村社会转型
我国现代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
促进还是制约:论NPO法对日本公民社会发展作用的两面性
文章目录
德国民间组织的基本状况
(一)有关德国民间组织的概念界定
(二)德国民间组织的法律形式
(三)德国民间组织的分类、特点、发展状况及资金情况
德国民间组织的社会功能及活动内容
(一)参与国家经济生活
(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公共管理
(三)作为公民志愿服务的有效载体
(四)作为构建社会和谐的有生力量
德国民间组织的法律环境
(一)《德国基本法》中有关结社自由的规定
(二)《德国民法典》中有关社团、财团的法律规定
(三)德国《公共社团法调节法》
(四)法律审查机关与法律援助
德国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关系
(一)法律监督
(二)辅助性原则下的民间组织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
(三)政府为民间组织提供税收优惠政策
(四)政府采取措施促进公民志愿服务
德国经验对中国的借鉴
(一)正确定位民间组织在国家生活中的作用
(二)对关键领域的民间组织进行资金扶持
(三)推动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合作
(四)大力提倡志愿服务行动,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体系
(五)鼓励民间组织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