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反贫困
作者:
何文炯
朱文斌
出版日期:
2012年9月
报告页数:
24页
报告字数:
22281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2)No.5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09.178-201
摘要:
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社会医疗保障具有再分配的功能。社会医疗保障一般通过普惠型公共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方式来实现,不同类型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对于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影响机理有所不同。我国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收入再分配的作用。但是,现行社会医疗保障体系还存在明显的缺陷,对于改善我国收入分配状况的贡献不足,甚至还有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医疗保险待遇群体间差距过大,筹资水平差异悬殊,制度设计存在若干缺陷。因此,必须树立公平的理念,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优化制度设计,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再分配功能。
关键词:
医疗保障
收入再分配
机理
效应
作者简介:
何文炯:
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朱文斌:
朱文斌,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相关报告
加大公共教育投入对改善社会分配的影响
失业保障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中国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当代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及贡献
养老保险与经济增长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收入再分配效应初探
中国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效应研究——以社会保险为例
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相关的改革思路
我国收入分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社会保障有利于缓解农村居民的相对贫困吗?——来自内蒙古农村牧区的经验数据
文章目录
·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当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主要特征及实施情况
1.资金筹集
2.保障标准的制定与调整
3.贫困瞄准机制
4.边缘贫困人群与临时救助制度
5.农村低保制度与其他社会政策的衔接情况
农村低保制度的实施效果
1.数据及样本
2.调查结果
·
讨论及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