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小南海:新一轮江河大开发中的自然保护区之殇

作者:
自然之友
出版日期:
2011年4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字数:
10210字
所属图书:
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1)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承担着国家生态安全和气候适应策略的基础性工作。近十多年来,为了给开发项目让路,保护区被迫调整边界和功能的例子不胜枚举。由于长江水电开发,“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面临被迫调整、从而丧失保护区功能的厄运。以民间组织为代表的公众积极参与,制止水电过度开发,保护长江珍稀特有鱼类,使得这一仍在进行的事件,成为值得记载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典型案例。
关键词:

公众参与小南海水电站保护区管理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沙江水电开发部门利益

作者简介:

自然之友:作者包括: 李波, 自然之友总干事; 吕植, 北京大 学保护生物学教授; 解焱, 中国物种信息服务中心负责人; 郑易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范晓, 四川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总工程师; 汪永晨, 绿家园志愿者召集人; 于晓刚, 云南 大众流域管理研究与推广中心主任; 马军,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张伯驹, 自然之友调研部 主管。

文章目录
·长江上游水电梯级开发如火如荼
近年来水电开发一再压迫长江特有鱼类的生存空间
  • 1.葛洲坝工程:直接导致中华鲟灭绝
  • 2.三峡工程:妥协下成立的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
  • 3.金沙江水电梯级开发: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遭“掐头”
·小南海水电站:危及长江鱼类最后的避难所
野生鱼类自然保护区调整之争:公众参与的保护与开发博弈
  • 1.众多专家发表公开信,警告小南海工程开发
  • 2.多家环保组织致函环保部,聚焦保护区专家评审会议信息公开
  • 3.环保部回应环保组织,争议问题暂时搁置
  • 4.保护区调整几成定局,长江鱼类恐失最后庇护所
  • 5.环保组织集中发力,公众保护呼声渐起
·展望:不仅仅是小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