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环境-生态保护:我们做了什么

作者:
李楯
出版日期:
2014年5月
报告页数:
37页
报告字数:
31578字
所属图书:
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4)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检测和监测标准的改变或标准外危及生命或危害健康的重金属、有毒化学、有害污染物问题的提出,会使人们越来越关注实质的而非“公报”的环境与健康问题。政策抉择由目标和多种情势左右,但只有“以人为本”(不以其他为本)和“尊重自然”(不再是征服、战胜自然),发展才可能是可持续的。检讨环境-生态保护方面的公民行动,力争公民、企业、政府三方面在环境-生态保护方面的合作,人类才有希望。

关键词:

公众参与环境问题认知环境与健康公共政策抉择

作者简介:

李楯:法学家和社会学家。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主要做制度研究,也做些性别研究和文化研究。媒体评论:是专家,也是行动者。

文章目录
情势再分析
  • (一)水污染与水资源短缺
  • (二)大气污染与酸雨
  • (三)土壤污染与耕地减少及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 (四)固体废弃物污染
  • (五)噪声污染和光污染
  • (六)辐射及其他污染
  • (七)生态 森林、草原与生物多样性减少
政策选择
  • 1.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正视污染和生态恶化对人的健康的影响,在国家法律的最高层级,确认和保障公民的健康权和环境权
  • 2.关注和尽力保障环境公平
  • 3.尊重自然万物的生命权利
公民做了什么
  • (一)公民行动——公民与政府间的互动
  • (二)公民行动——公民与企业间的互动
  • (三)公民行动——改变自身,影响他人
  • (四)公民行动——面向社会面向自然
  • (五)行动者的品性与能力
·认真思考人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