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公众参与推动电子废弃物产业的绿色革命
作者:
赖芸
出版日期:
2011年4月
报告页数:
9页
报告字数:
7833字
所属图书:
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1)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04.236-244
自然之友
杨东平
摘要:
2011年1月1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中国正式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和处理进行规范管理。然而,过去一年多时间的调查研究发现法规制定后离真正有效实施差距还很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公众的认识和参与还十分有限,正规有效的电子垃圾回收体系还没有建立运行。为此,中国急需进行一场公众参与电子垃圾回收的绿色革命。对回收处理产业进行全民化的高度参与、推广和普及,让公众参与、民间力量成为解决电子垃圾回收问题的核心力量,创造一个永续的绿色电子世界。
关键词:
公众参与
电子垃圾
管理条例
回收处理
作者简介:
赖芸:
绿色和平组织资深污染防治项目主任,曾几十次探访过贵屿等电子废物拆解集散地,并在电子废物拆解地贵屿开展人类学研究、健康检查、环境质量评估等项目工作。
相关报告
公众环境检测的兴起与困境
公众参与特大城市治理问题
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深圳经验——基层自治的制度建设案例分析
小南海:新一轮江河大开发中的自然保护区之殇
政府社会管理体制研究
关于核电风险及现代性的议题
环境-生态保护:我们做了什么
杭州庭院改善工程见证公众参与社会管理
中国核电风险的社会建构的总结及政策建议
公众参与城市治理与公众参与城管执法的矛盾和对策研究
文章目录
·
中国成为电子垃圾“双重产生”的超级大国
·
亟待叫停的“电子垃圾中国模式”
正规回收处理企业与非正规回收处理大军的共存与冲突
1.上门回收
2.商场以旧换新
3.旧家电市场直接收购
4.售后服务或维修站回收
5.市政垃圾回收、拾荒回收
·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回收管理条例
·
“完美”法规中的缺陷,公众参与和民间力量不容忽视
·
解决电子垃圾问题的出路与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