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凤山楼探源

作者:
吴敏
出版日期:
2019年12月
报告页数:
24页
报告字数:
11872字
所属图书:
凤山楼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对凤山楼村进行了楼名、迁徙路线、表谱世系的探源。据《凤山楼沈氏族谱乡志》记载,凤山楼村于明崇祯三年(1630)创建。今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科下村是凤山楼沈氏的迁出之地,始迁祖南涧公与其父兄、妻子等从科下村出发,共同踏上以广东饶平为目的地的播迁之路。而在此前更久远的过去,约在明英宗或代宗年间(1436~1464),福建科下村始祖覆云公,正是从广东饶平迁往福建,迁出地北距凤山楼村53千米,即今饶平县新丰镇沈屋村。 覆云公迁出时,沈屋村由其兄肇丰公及其后裔留守,累世聚居。至今,沈屋村仍保持着单姓血缘村落的完整性。明崇祯三年,南涧公及其若干代近亲属组成的大家庭,遵循沈氏以整房为单位迁徙的传统,成为在饶平开创新村落的主要力量。他们卜居山脚,结茅而居,开垦耕耘,男女繁衍,化荒丘为乐土,发展成为沈姓血缘村落,几易村名,传至第十九代。
关键词:

凤山楼村村落历史迁徙路线谱系

作者简介:

吴敏:吴敏 安徽枞阳人,珠海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教科文卫外侨宗委员会委员,现任职于珠海市博物馆。曾就读于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师从许永杰教授学习聚落考古学。历史学硕士、副研究馆员、人力资源经济师。致力于聚落考古、珠海地方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发表《珠海斗门汉坑村牌坊考》《乘十九大东风建设好唐家湾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等多篇论文。

文章目录
·第一节 村名考略
·第二节 迁徙路线
·第三节 表谱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