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村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文化生态学——“土家族第一村”双凤村的田野调查报告

作者:
万义
出版日期:
2020年7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字数:
15369字
所属图书: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反思与重建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以双凤村土家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调查对象,分析村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结构、文化生态变迁、生态传承方式、发展困境和生态修复机制。本文认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要具备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一致的生态结构,形成与社会文化高度发展相协调的运行环境,建立适应现代化社会需求的生态修复机制,营造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为核心的文化生态村。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民俗非遗

作者简介:

万义:万义 1977年生,湖南省张家界市人,中共党员,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研究方向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在《体育科学》等CSSC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论点摘编5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省部级课题7项;主持或参与完成的社科成果获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研究成果被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委员会鉴定为“省内先进”。

文章目录
·前言
村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结构
  • 1.村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然环境层
  • 2.村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经济层
  • 3.村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制度层
·村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变迁
·村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传承方式
村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发展困境
  • 1.传统经济结构断裂给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带来的隐忧
  • 2.劳动力人口的迁徙造成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备人才缺乏
  • 3.现代文化的交流传播带来群众生活方式的改变
  • 4.传统组织职能消失与现代组织尚未确立的矛盾
  • 5.落后的思想观念严重阻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转型发展
·村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生态修复机制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