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传统苗鼓与现代苗鼓文化生态结构变迁比较——湘西德夯苗族鼓舞文化生态的田野调查

作者:
万义
出版日期:
2020年7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字数:
9584字
所属图书: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反思与重建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以湘西德夯为调查点,研究传统苗鼓与现代苗鼓文化生态结构变迁。湘西苗族传统鼓舞的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和心态文化层在特定的结构功能系统中融为整体。苗族传统鼓舞的文化变迁过程本质上是苗族鼓舞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必然选择。通过比较,本文认为应该明确完善现代体育价值理念,注重对文化生态的活态保护,强化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内源动力等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关键词:

少数民族民俗非遗传统乐器

作者简介:

万义:万义 1977年生,湖南省张家界市人,中共党员,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研究方向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在《体育科学》等CSSC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论点摘编5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省部级课题7项;主持或参与完成的社科成果获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研究成果被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委员会鉴定为“省内先进”。

文章目录
·前言
苗族传统鼓舞的文化生态结构
  • 1.苗族传统鼓舞的物态文化层
  • 2.苗族传统鼓舞的制度文化层
  • 3.苗族传统鼓舞的行为文化层
  • 4.苗族传统鼓舞的心态文化层
苗族鼓舞文化生态变迁的体育人类学考察
  • 1.湘西苗族鼓舞文化生态变迁的文献辑论
  • 2.湘西苗族传统鼓舞与现代鼓舞的文化生态比较
苗族鼓舞文化生态变迁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 1.增强现代体育价值理念,明确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思路
  • 2.注重“文化生态”的活态保护,把握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点
  • 3.完善政府社会公共政策,拓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途径
  • 4.保护要和教育相结合,增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内源动力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