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社会政策导向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作者:
岳经纶
出版日期:
2014年12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字数:
11385字
所属图书:
社会政策与“社会中国”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开始了以发展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大规模的社会经济转型。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提升经济效率,国家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改革指导思想。然而,在很长时间内,改革政策与实践却没有真正“兼顾”公平。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急速转型和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如失业下岗、农民工问题、收入分配不公、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受损等。

这些社会问题产生和蔓延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力量尽管在创造效率和财富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如果没有社会政策的制约,其自发运作会带来过度的“商品化”,会导致社会两极分化和贫富之间的严重对立。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在20世纪,社会政策及其相应的社会保护体制的发展与完善是现代工业社会有效运行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国家推动与经济改革相适应的社会改革,可以对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力量进行约束,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缩小因市场自发竞争带来的贫富差距,减少社会矛盾,从而达到社会稳定乃至和谐。

总而言之,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要进行一场由经济体制改革所驱动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起以社会保护和社会公共服务为基本内容的社会管理体制。这是由中国改革的阶段性所决定的。经济改革激活了市场力量,而市场力量的自发作用则导致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为了缓解贫富差距、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公平,就需要进行相应的社会改革,乃至政治改革。这是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逻辑。此外,从中国的改革进程呈现的“从经济改革到社会改革再到政治改革”的阶段性来看,推进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为目标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其重要性和艰巨性不亚于经济体制改革。

关键词:

社会政策社会管理管理体制改革

作者简介:

岳经纶: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社会保障和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珠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和教育部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内外多家学术刊物的编委和顾问;入选“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和公共管理学科“爱思维尔中国高被引学者”;从事社会政策、社会治理、公共管理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四次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担任多个中央及地方党政机构的决策咨询专家。

文章目录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概念
  • (一)社会管理
  • (二)社会管理体制
  • (三)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内涵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 (一)社会管理体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 (二)社会问题和矛盾凸显
  • (三)社会管理体制问题突出
以社会政策为导向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行动框架
  • (一)以社会(公民)权利为宗旨
  • (二)以公民参与为基石
  • (三)以社会政策为引领
  • (四)以社会保障为本位
  • (五)以社会组织为依托
  • (六)以社会资本为补充
  • (七)以社会和谐为目标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