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2019年四川乡村治理现状分析与对策

作者:
冉敬军 黄进 童浩男 刘伟
出版日期:
2019年5月
报告页数:
22页
报告字数:
18026字
所属图书:
四川社会发展报告(2019)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课题组先后到成都、达州、资阳、绵阳、广安、遂宁、阿坝州等市州的26个乡镇59个村深入调研,对全省乡村治理能力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调查了解,形成研究报告。研究发现,四川乡村治理取得了如下成效:坚持党建引领,促进组织建设新旧动能转变;激活自治能力,促进基层组织内生活力生长;探索“三治”共生,夯实乡村多元共治底部基础。同时,本报告针对四川乡村治理存在的治理技术的“静态”思路与乡村社会的“流动”特征之间存在差距等困局,从组织体系、内容体系、乡村自治体系、乡村法治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乡村治理基层自治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作者简介:

冉敬军:四川省民政厅基层政权与社会建设处处长。

黄进:法学博士,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政策和社会治理。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先进工作者,四川省委直接掌握联系高层次人才、天府英才A卡获得者。兼任四川省社会学学会会长、四川省政府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专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出版《新形势下农民工社会政策研究》等学术专著4部,主编《四川社会发展报告:城乡社区治理》等蓝皮书。发表论文60多篇,多篇被《新华文摘》等转载。获得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的对策建议20余件,获得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童浩男:四川省民政厅基层政权与社会建设处副处长。

刘伟:副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城乡基层治理、组织社会学。兼任中国社会变迁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专委会副秘书长、理事,中国社会学会农村社会学专委会理事,第一届川渝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成员,四川省民政厅专家库成员、中央广播电视台专家库成员。近5年,主持纵向课题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规划项目2项,省软科学项目2项,成都市哲学与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以核心成员身份,参与主研国家级纵向课题8项;主持承担各级咨政课题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本,其中独著1本,合著(第二作者)1本,出版学术专著《四川城市流动劳动力的城市适应研究》。主持和主研各级各类横向课题若干。曾获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中国社会学会2015年全国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社会学会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全国首届社科青年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等荣誉。在《民族研究》《社会学研究》《经济体制改革》《西北民族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撰写的对策建议被省部级及以上领导正向批示8篇。三次获得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两次获得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

文章目录
四川省乡村治理现状
  • (一)强化党建引领,促进组织建设的新旧动能转换落地落实
  • (二)着力激活自治,激发基层组织的内生活力有序生长
  • (三)探索“三治”共生发展,识别融合共治的现实基础
  • (四)乡村干部的治理能力评估
四川省乡村治理及治理能力现状之困局
  • (一)治理技术的“静态”思路与乡村社会的“流动”特征之间存在差距
  • (二)治理面向的“压力向上”与治理供给的“服务向下”要求存在差距
  • (三)治理现状的“分而治之”与治理体系的“融合共治”诉求存在差距
  • (四)乡村治理的发展“首位”与治理实践的经济“次位”之间存在差距
  • (五)乡村干部的能力现状与现代治理的诉求保障之间存在差距
  • (六)自上而下的群众动员与乡村居民的参与动力之间存在差距
四川省乡村治理之策:健全现代乡村治理能力体系
  • (一)完善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体系建设,强化组织联动能力
  • (二)完善“三治”互动的内容体系建设,强化融合治理能力
  • (三)完善“赋能、归位”的乡村自治体系建设,强化自治实践能力
  • (四)推进“夯实根基”的乡村法治体系建设,强化法治保障能力
  • (五)推动乡村“熟人秩序”的价值观念升级,强化现代德治能力
  • (六)强化乡村振兴与治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力资源质量
  • (七)立足现代科技的智慧治理技术建设,提升智慧治理能力
  • (八)推动乡村基层干部的治理能力建设,提升干部治理能力
  • (九)完善材(社)工作的事项准入机制,规范治理内容边界
  • (十)落实“扫黑除恶”的平安乡村建设,维护良性治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