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燕京社会学派因何独特?——以费孝通《江村经济》为例

作者:
张静
出版日期:
2019年3月
报告页数:
6页
报告字数:
6334字
所属图书:
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的中国化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以《江村经济》为例,回答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第一,农工混合是一种独特的中国道路“模式”,还是历史条件限定下的经济形态?第二,燕京社会学派的真正角色,是否是提出这一"本土模式"的工业化发展道路?本文指出,农工混合的经济形态与一系列社会基础条件的状况有关,《江村经济》采用当时国际社科学界公认的分析逻辑,开启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治学的方式来认识中国的经验现实。故燕京学派作为社会学群体的角色,以现代社会学及人类学在中国的开创建设来概括更准确。其主要特点与其说是本土化道路的提出,不如说是研究角色、议题、方法及目标的转换。
关键词:

社会学乡土社会江村

作者简介:

张静: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毕业于四川大学(学士)、南开大学(硕士)、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研究领域为政治社会学。发表作品有《国家与社会》(主编)、《利益组织化单位:企业职代会案例研究》、《法团主义》、《身份认同研究:观念态度理据》(主编)、《转型中国:社会公正观研究》(主编)、《社会冲突的结构性来源》、《社会组织化行为:案例研究》(主编)等。

文章目录
·经济形态之社会基础
·学派之方法论逻辑
·燕京学派之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