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图书详情
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的中国化
丛书
:
作者
:
乐江
张静
周晓虹
主编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
2019年3月
关键词
:
社会变迁
社会科学
江村调查
引用
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的中国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03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的中国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03
目录
简介
燕京社会学派因何独特?——以费孝通《江村经济》为例
从社会变迁到社会平衡:费孝通在“江村调查”之前的思想梳理
《江村经济》对经典社会学的理论融合与方法超越
再读《江村经济》:以马林诺夫斯基的田野调查方法为视角
个人、学术与国家的关联——费孝通“江村调查”的学术心态史及其启示
江村调查:文化自觉与社会科学的中国化
从“江村”经由“乡土”到“文化自觉”——以现代人类学的视角重读费孝通
本土化问题意识与文化自觉——从费孝通江村调查谈起
从“志在富民”到“文化自觉”:费孝通先生晚年的思想转向
文化自觉:超越社会分类的天罗地网
费孝通与社会科学发展的中国化——江村调查给我们的启示
社会科学本土化的四种类型:以费孝通为例
社会学的“中国知识”问题
有关差序自我和费孝通教授的若干思考
从“伦”到“差序格局”:关系性与等差性——潘光旦与费孝通的思想比较
较真“差序格局”
从“差序格局”到“美美与共”——兼论“差序格局”及其与“公共性”的关系
差序格局:自我主义抑或关系人
“费孝通问题”与中国现代性
现代性的另类追寻——费达生20世纪20~40年代的社会改革研究
“云南三村”调查及其当代意义
从《乡土重建》来看作为“文化中间人”的费孝通
知识、心态与社会生活——费孝通的宗教观与“人的研究”及其当代意义
吴文藻与中国社区研究
提高和收获:追忆随费老四访江村若干片段
费老教我怎样做移民调查——从《江村经济》到黑龙江移民调查
关于农村研究主题的思考——从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谈起
“发展”之路:发展经济学视野下的“农民工”研究反思
村落过疏化与乡土公共性的重建
聚落与交通:“路学”视域下中国城乡社会结构变迁
“从实求知”与作为研究范式的“江村学”
江村调查的回顾与前瞻——兼谈“江村学”的创建
费孝通和他的思想世界
费孝通学术影响力研究——基于文本分析技术的数据化呈现
近20年来《江村经济》对英语学界的影响分析
江村80年——中国乡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内容简介
2016年适逢费孝通教授“江村调查”80周年之际,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中共吴江区委宣传部,联袂举办了“纪念费孝通教授‘江村调查’80周年学术纪念会”,会议邀请了中外社会学家、人类学家60余人莅临太湖之滨隆重纪念“江村调查”这一中国社会学暨人类学学科的历史性事件。会议的主题是“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的中国化”,本书即会议遴选出来的优秀论文合集。
相关推荐图书
沅江流域文化研究
青海省志·社会科学志(1993—2010)
群学荟萃Ⅱ
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
作者
张静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毕业于四川大学(学士)、南开大学(...
周晓虹
1957年生于杭州。曾任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社会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副会...
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