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江村80年——中国乡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
王莎莎
出版日期:
2019年3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字数:
19594字
所属图书:
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的中国化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03.505-522
张静
周晓虹
乐江
摘要:
在江村调查80周年(1936~2016年)之际,重新梳理和回顾费孝通与江村的学术脉络,理解江村研究作为中国乡村研究的典范,并通过田野调查探讨中国乡村如何面对世界文化转型,以江村为代表的微观社区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认识中国社会的基本方法,而学界对江村在各个时期的追踪考察所积累的研究资料,更使得社会变迁的样貌能够在江村人的社会生活中清晰地呈现。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大背景下,村落的边界已经逐渐被打破,人们的行动轨迹、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都已经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因此以社区为基础的中国乡村研究的局限性也日益凸显,未来中国乡村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也需要予以重新思考。
关键词:
社会调查
社会学
乡村研究
江村
作者简介:
王莎莎:
人类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编辑。
相关报告
燕京社会学派因何独特?——以费孝通《江村经济》为例
费孝通的富民主张及其理论探索
社会调查研究
社会学方法与调查
志在富民:费孝通先生半个多世纪的乡村调查道路
江村江氏宗族的由来与发展
江村调查小记
江村调查日记
“新农村”中的留守妇女问题
中国乡村研究的魁阁时期及其社区研究法的反思
文章目录
·
费孝通与江村
·
江村
·
中国乡村与世界文化转型
·
结语:中国乡村研究的适用性和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