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老年社会心态与互联网生活分析框架

作者:
高文珺 何祎金 朱迪 王晓冰
出版日期:
2019年4月
报告页数:
22页
报告字数:
14354字
所属图书:
中老年社会心态与互联网生活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章对中老年人的互联网生活理解和考察提出了一个建设性的分析框架,即以网络生活的行动愿景来理解老年人存在复杂化和差异化的网络行为。对行为和行动的分析是社会学的经典命题。实证主义取向的研究会将注意力放在可以观测的行为上,而阐释学传统的方法则侧重解读行为背后及由此衍生的意义。事实上,在许多关于老年人网络生活的调查报告中,社会经济地位和受教育程度是影响老年人上网的两个基本变量。它们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但是我们也质疑对“上网”的测量,虽然可以解释许多宏观现象,但是是否也存在过于简单化的理解。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上网”虽然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可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开关和闭合的过程,背后指涉了丰富的行为和后果。这种复杂化的行为,可能会对前述的两个基本变量提出疑问。

以网络生活的行动愿景为核心,构建分析框架,尝试克服前者遇到的解释困境。本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梳理了考察老年人互联网生活的理论基础。经典的理性选择理论虽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但它需要面对感性因素的挑战。作为补充性理论,有限理性理论虽然可以概括老年人网络行为差异化的特征,但是这种经济学理论对社会生活研究的适用性依然存在疑问。为此我们提出了行动愿景的概念,认为老年人对互联网的使用,各种行动和选择背后,所蕴含的是一个生活与互联网交织在一起的意义世界。

第二部分从网络素养出发,提出以结合了技术与生活两个维度的信息能力,对中老年人的数字技能进行客观的判断和评价。在信息能力的基础上,通过网络生活的行动愿景来阐释和理解中老年人对于使用互联网这一行为所赋予的意义和社会心态特点,并对中老年人网络使用的类型学特点进行了区分,最终提出本研究的整体分析框架。

关键词:

中国社会心态分析框架中老年互联网生活

作者简介:

高文珺:汉族,1983年4月出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社会心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副研究员,南开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出站博士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心理学系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社会心理学、青少年发展。出版专著《社会共识的形成》《中老年社会心态和互联网生活》《网络直播:参与式文化与体验经济的媒介新景观》,在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心理科学》《中国青年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何祎金: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英国萨里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出站博士后,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研究方向包括社会学理论、互联网与青年文化、志愿服务理论。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主持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

朱迪: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消费与文化社会学研究室主任(主持工作)。主要研究领域:消费社会学、青年与青少年、社会分层、新业态与新经济以及互联网与社会。主要研究成果:《“宏观结构”的隐身与重塑:一个消费分析框架》(论文)、《市场竞争、集体消费与环境质量——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混合研究方法的方法论、研究策略及应用——以消费模式研究为例》(论文)、《新中产与新消费——互联网发展背景下的阶层结构转型与生活方式变迁》(专著)、《骑手的世界:对新职业群体的社会调查》(合著)、《品味与物质欲望:当代中产阶层的消费模式》(专著)。

王晓冰:腾讯社会研究中心总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硕士,北京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加州伯克利大学访问学者;曾任财新传媒副主编,推动《腾讯传》、《粤港澳大湾区》的出版;关注互联网及其群体、互联网与文创等系列研究。

文章目录
·从理性选择、有限理性到行动愿景
·社会心态与行动愿景
信息能力和网络生活的行动愿景
  • (一)信息能力
  • (二)网络生活的行动愿景
·中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的类型学划分
·行动愿景分析框架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