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论舒茨的“主体间性”理论

作者:
孙飞宇
出版日期:
2010年5月
报告页数:
68页
报告字数:
56190字
所属图书:
日常生活的现象学社会学分析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舒茨所代表的现象学社会学认为,韦伯止步于个体的意义分析,而这只是一个高度复杂的世界之起点。始于个体意义的现象学社会学必得面对他者的出现。主体间性在这里成为必需的问题。而主体间性的可能性,在舒茨的思想中始终是缺席的。现象学所特有的意识分析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从海德格尔的生存哲学入手,将问题引入更为本源的生存状态。这条路径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对现代社会的主体、共同体,以及对于现代社会的思考。

关键词:

主体间性舒茨现象学社会学

作者简介:

孙飞宇:本书各篇文章所署作者单位均系文章发表时作者所在单位。

文章目录
·舒茨早期的“主体间性”理论
·舒茨中后期的“主体间性”理论
·此在的基本分析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