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创新北京社会建设实践

作者:
宋贵伦
出版日期:
2010年9月
报告页数:
10页
报告字数:
8078字
所属图书:
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09~2010)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报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北京社会建设实践的报告。报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指出以党的十七大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建设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第二部分,说明努力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北京社会建设基本体系框架;第三部分,介绍近两年来,北京市社会建设产生了一系列实践发展、政策完善和体制机制建设新成果。
关键词:

北京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

作者简介:

宋贵伦:中共党员,研究员;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书记,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主任,研究员职称。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北京市委党校在职研究生毕业;历任中央文献研究室秘书处秘书,理论研究组助理研究员,中央宣传部办公厅副处级秘书,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挂职),常务副部长(正处组)、部长,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2002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12年7月3日当选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著有《毛泽东与中国文艺》《北京社会建设概论》《中外社会治理研究报告》等。

文章目录
以党的十七大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建设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 (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 (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 (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建设地位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 (四)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建设任务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 (五)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建设方法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 (六)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建设目标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努力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北京社会建设基本体系框架
  • (一)多年来,北京市社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 (二)北京社会建设的出路和动力在改革创新
  • (三)党的十七大后,北京市社会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 (四)北京奥运会后,召开社会建设大会,出台“1+4”文件,明确提出构建“五大体系”框架
  • (五)“1+4”文件,还围绕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社会队伍建设、志愿者工作、社会公共服务、社会领域党建工作,在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机制创新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
近两年来,北京市社会建设产生了一系列实践发展、政策完善和体制机制建设新成果
  • (一)以实现“五无”目标为突破口,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 (二)以筹办奥运会、残奥会为契机,动员社会广泛参与社会建设实践
  • (三)搭建“五大工作网络”,进一步形成体制机制建设新成果
  • (四)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性配套文件,完善“1+4+X”政策配套体系,不断取得政策完善成果
  • (五)抓住一系列关键问题寻求重点突破,不断取得实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