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产城融合发展的理论分析

作者:
出版日期:
2017年9月
报告页数:
42页
报告字数:
38219字
所属图书:
产城融合发展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城市是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产城融合的提出既有产业发展理论与城市发展理论相互交叉融合的理论支撑,也存在城市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的实践基础。20世纪初期,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第二产业不断向第三产业转移,由于工业经济的衰退及其支付地租水平的下降,工业郊区化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势。然而,在城市的郊区所建立起来的工业基地在空间形态上与中心城区发生了脱离,工业基地相关城市功能的缺失开始受到关注。二战之后,在田园城市理论的启发下,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尝试在大城市的郊区培育卫星城,有些卫星城比如法国索菲亚·安蒂波里斯科学城较好地平衡了生活和工作的空间关系,有效地缓解了中心城市的交通压力,成为产城融合的典范,但是一些以居住功能为主导的卧城则面临着产城失调的问题。产城融合已经成为城镇化发展中一个基本命题,在国外城市化过程中不断得以发展和延伸。从某种程度上说,产城融合既属于一种交叉研究,又属于一种边缘研究。

关键词:

理论分析常州产城融合发展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产城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
  • (一)产业发展理论
  • (二)城市化理论
  • (三)产业化与城镇化的相互关系
  • (四)协调发展相关理论
产城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
  • (一)产业结构演进对城市化的作用机制
  • (二)城市化对产业结构演进的作用机制
产城融合发展的作用机制
  • (一)产城融合的影响因素
  • (二)产城融合的作用机制原理
产城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
  • (一)产城融合的动力因素分析
  • (二)动力因素推动产城融合的作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