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谁在治理基层?
作者:
欧阳静
出版日期:
2018年12月
报告页数:
25页
报告字数:
18115字
所属图书:
强治理与弱治理:基层治理中的主体、机制与资源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12.72-96
欧阳静
摘要:
县乡领导干部,特别是作为地方政府一把手的县委书记,在县域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我们将地方政府的研究纳入到治理理论的分析视野中,可以发现,治理的视野包括能动者视角所论及的县乡领导干部,而且关注了其他的地方治理主体,比如家族、商人、灰色势力(混混)、上访户、钉子户等。如果能对影响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诸多主体都加以关注,那么关于县域政治和治理的研究可能会变得更为全面、客观和丰满。正如杨雪冬在论述地方政府研究的治理视角时认为,“治理”这样一个多主体和多层次的分析视角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综合性”,很适合分析地方政府的实际运行。
关键词:
治理主体
公共品供给
官商结合
作者简介:
欧阳静:
女,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政府行为、县乡治理研究。代表著作为《策略主义——桔镇运作的逻辑》。
相关报告
中国公共文化服务治理主体与客体的供需问题分析
导论
四川乡村治理之行动研究案例
制度安排下的乡村治理主体关系变形研究
第三部分 外向型精英治村:发展背景下的村庄治理
文章目录
基层治理主体
(一)领导
(二)普通干部
(三)商人
(四)地方势力
(五)钉子户
(六)普通民众
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
(一)领导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关系
(二)普通干部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关系
·
治理主体的实践
治理主体与基层治理能力
(一)治理主体的结构失衡
(二)治理主体间的规则不平衡与治理能力困境
(三)治理主体与基层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