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是当今国际特殊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班就读是西方融合教育理念与我国特殊教育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推进融合教育的重要方式。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展随班就读试验以来,“随班就读”已作为一项基本的教育政策在各项法律和法规中得到相继确定,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大力推进,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高的效率实现了我国残疾儿童入学率的提升,对我国青少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具有战略性意义。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我国普通小学、初中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共招收学生5.18万人,共有在校残疾学生27.08万人,分别占特殊教育招生总数和在校生总数的56.60%和55.06%。显然,我国目前的随班就读工作已初具规模,如何实现从规模扩大到质量提升的跨越,无疑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尽管影响随班就读质量提升的因素多样,但随班就读要靠广大的教师去实施,因此普通教师是否具备融合教育素养就成了关键,关系到随班就读的成败。众多研究结果显示,普通教师在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上的缺失和由此带来的困难和限制,已然成为制约我国随班就读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
普通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的提升必须以相关政策文件为保障,我国政策文件在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两方面均关注到了普通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的提升问题。已有研究者对普通教师职前培养的相关政策文件进行了梳理,本研究关注普通教师职后培训的相关政策文件,对国家层面和省级行政区层面颁布的普通教师融合教育素养职后培训的相关政策规定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揭示相关规定的现状与不足,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相关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本研究中的普通教师融合教育素养职后培训是指普通教师进入岗位以后参与的关于融合教育的学习活动,且这种学习活动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