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参与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涉及国家、社会、组织、社区、人际以及个体等因素。社会参与对社区邻里的改善、人际关系的增强、社会的建设都有积极影响,有助于提升公共政策制定实施过程中的公信力,以及促进民主制度的完善与实践。如何引导和规范社会参与已成为中国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本报告基于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智媒云图社会心态调查(CASS-INTELLVISION Social Mentality Survey 2017)的大样本抽样调查数据,通过考察和对比民众在网上参与社会问题讨论、志愿服务活动、反映意见、环境保护和举报腐败五个领域的社会参与意愿和参与经历,探讨中国当前的社会参与状况;同时进一步考察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等人口学变量和主客观社会地位对社会参与的影响。结果显示:①就社会参与的总体状况而言,民众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社会参与意愿和参与经历均最高;民众整体的社会参与意愿较高,而整体的社会参与经历则较低。②从人口学变量对社会参与的影响来看,民众的社会参与在性别、年龄、就业状况、户口类型、受教育程度和收入上均呈现显著差异;尤其在年龄、就业状况、受教育程度和收入上,民众社会参与意愿和参与经历的变化趋势差异较大。③从主客观社会地位对社会参与的影响来看,客观社会地位负向预测社会参与意愿,正向预测社会参与经历;在控制客观社会地位后,主观社会地位仍然能够正向预测社会参与意愿和参与经历;同时,具体的主客观社会地位指标对社会参与意愿和社会参与经历存在不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