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也许是汉字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但很多人对“社会”一词的具体含义或许并不完全了解。从构词法来看,社会是由“社”与“会”两字构成。“社”本意是祭祀神明的地方,如“春社”“秋社”“村社”,后引申出来的意思为团体,如社团、报社、结社等。在古代社会中,祭祀神明的神社是无处不在的,且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如成语“宗庙社稷”“江山社稷”就有国家与最高权力的含义。成语“城狐社鼠”“稷蜂社鼠”“鼠凭社贵”就是指老鼠把窝做在社庙里,一下子就高贵起来,以此比喻小人仗势欺人。“会”表示联合为一体。两字合在一起,本意是人们为祭神而集合在一起,最早出自《旧唐书·玄宗上》(本纪第八)。书中记载“礼部奏请千秋节休假三日,及村闾社会”等。此处“社会”一词是村民集会的意思,是一个动名词,由“社”和“会”两字演进而来。现代意义的“社会”(对应英文society)是指人类生活共同体,此词是从日本引进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