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电视传播与村民国家形象的建构及乡村社会治理——基于贵州、湖南、河南三省部分乡村的实地调查

作者:
孙秋云
出版日期:
2016年12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字数:
9637字
所属图书:
族群文化与乡村建设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我国现行政治体制中,中央政府的执政理念、制度安排会通过大众传媒迅速、简洁地传达给社会大众,而民众对政府执政理念和制度安排的体会则主要通过地方政府及其下派的组织官员的施政行为来感受,两者之间时不时地会产生一定的差异甚至错位现象。这种差异和错位,会在普通民众的心理和观念上造成一种割裂,不利于基层社会的治理。鉴于此,我们结合自身近些年来率课题组在我国河南、贵州、湖南等省部分乡村地区所做的实地调查,尝试探讨乡村村民在日常生活中对国家形象的理解、态度和感受,进而探讨随着电视传媒等的发展,“国家形象”传播对乡村社会治理的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

电视传播国家形象乡村社会治理

作者简介:

孙秋云:孙秋云 男,汉族,1960年8月生,浙江上虞人,史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城乡文化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理事、中国人类学学会理事、湖北省社会学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民族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3~2017年)、第八届和第十一届湖北省政协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文化人类学、民族学、乡村社会学。发表《少数民族山村村民自治的民间基础分析》《电视传播与村民国家形象的建构及乡村社会治理》等学术论文近70篇。出版《电视传播与乡村村民日常生活方式的变革》《核心与边缘——18世纪汉苗文明的传播与碰撞》等著作和教材7部。自2001年以来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三等奖多次。

文章目录
·引言
·电视传播在乡村社会中的地位
·电视传播中村民对国家政权的割裂认知
·村民对中央电视媒体与地方电视媒体的认知差异
·电视传播与乡村基层社会治理张力
·基本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