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川西北藏区牧民定居工程A乡、H乡调查(2009~2012)

作者:
文艳林
出版日期:
2018年6月
报告页数:
19页
报告字数:
15806字
所属图书:
多元文化共演与经济社会变迁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川西北藏区牧民定居工程源自四川地方政府从2009年制订并实施的“牧民定居和帐篷新生活行动计划”。这个工程包含两个部分,即“定居”和“帐篷新生活”。前一个的重点是定居点建设,后一个的重点在于提高游牧生产生活质量。地方政府考虑到定居工程的渐进性和长期性,故在实施定居工程的同时,也考虑到了游牧可能在相当长时期内存在等现实问题。两个方面一并推进,试图解决定居中的游牧和游牧中的定居问题,“用提高游牧质量来引导定居工程,以定居工程的推进来实现产业升级换代和社会转型”。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阿坝藏区共完成11个县533个村、614个定居点、42146户214414人的定居任务”。调查选择该区若尔盖县的A乡的T定居点与H乡的D定居点。之所以选择这个区域,一是因为这两个点处于川西北藏区的牧区纵深地带,与阿坝县、红原县、九寨沟县相连,具有代表性;二是这里的定居工程开始较早,规模较大,基础较好,相关资料较为丰富;三是这里是当年红军长征经过并召开著名的若尔盖会议(巴西会议)的地方,当地传统与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多次交锋交融后有所沉淀,更能动态反映社会变迁。调查采取走访和问卷相结合、一般调查与个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关键词:

生态文化经济转型社会形态定居工程帐篷新生活比较效益

作者简介:

文艳林: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公共管理、社会工作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主要研究领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历史文化、教育问题。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基本情况
·第二节 定居的比较效益与基本社会形态
第三节 定居与生态
  • 问卷A
  • 问卷B
第四节 定居与生活
  • 问卷C
  • 问卷D
第五节 定居与经济转型
  • 问卷E
·第六节 定居与文化